提到中國的工匠精神,不得不提到石雕雕鑿技術,在人類的文明史上也曾創造出許多驚艷世界的奇跡,石雕就是這些奇跡之一。傳承千年,工匠們憑借精湛技藝,內蒙古石材雕刻雕鑿出一片輝耀著美學的藝術世界。

在中國古代兩千多年的封建歷史上,許多精絕的技藝,都與統治者的需求有關。石雕留給世界的一座藝術高峰正是北朝時期的佛教造像。
20世紀50年代曲陽縣修德寺出土2200多件(塊)精美的石雕佛教造像,讓世界為中國的石雕藝術所震撼。2012年,在邯鄲鄴城遺址又出土2895件(塊)佛教造像,其中部分造像的形制、造型、文飾等與石雕藝術技法一脈相承,品相之美,引人驚嘆。
石雕的品類很多,從功用上可劃分為觀賞型和實用型兩類。其中,觀賞型石雕主要用于室內裝飾和一些小型的人物、動物、山水擺件。實用型石雕包括建筑石雕和宗教用品,主要用于皇宮、民宅、橋梁、佛教造像以及生活用品和文具制作。建筑石雕主要指在各種建筑的各個部件、構件上的裝飾性雕刻,是石雕的主要門類,常見的有石牌坊、石欄桿、石柱、石獅子等。

石雕常用的工具有錘子、鋼釬、刀子、毛筆、墨斗、角尺、砂輪、切割機以及電磨等。雕刻的方法一般可歸納為三種。一種是依靠畫稿或不等一模型,完全憑眼力在石頭上雕刻。這種辦法速度快,但不易掌握,能提高雕刻師傅們的技藝水平;一種是利用1 比1 模型,用點線器雕刻。這種辦法比較準確,但成本高、速度慢,因有點線器作輔助,雕刻師傅們的眼力得不到鍛煉,技藝水平提高較慢;第三種是完全憑頭腦中的“模型”進行雕刻。包括兩類情況:一類是雕刻對象過于簡單;一類是雕刻者具有高超的造型能力,用不著參照物。
在河北境內,文物古跡、建筑樓閣似乎處處都有石雕的身影,其實不止于此,在全國乃至全世界,石雕技藝和雕刻匠人,都令人矚目,讓人贊嘆。
聲明:文字圖片均來源于網絡,如有侵權,請聯系刪除,謝謝!